踐行全球文明倡議,共同塑造輝煌未來
——構建文化共興的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
中國—中亞峰會將于5月18日至19日在陜西省西安市舉行。此次峰會擘畫發(fā)展新藍圖、開啟合作新時代,將成為中國同中亞國家關系發(fā)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中國提出與中亞國家合作的七大優(yōu)先方向,致力于構建全方位、立體式、多維度的次區(qū)域合作格局。其中,交通、經(jīng)貿、投資與產業(yè)、農業(yè)、能源、海關六個方向側重經(jīng)濟領域,人文合作將擔負起構建文化共興的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的歷史使命。
文化交流數(shù)千年綿亙不息
中國和中亞國家同為擁有燦爛文明的古老國度,地緣相近使雙方的命運緊密相連。高聳入云的阿爾泰山、天山和帕米爾高原緊緊聯(lián)接著中國與中亞大地,蜿蜒流淌的額爾齊斯河、喀納斯河、托什干河共同滋養(yǎng)著中國與中亞人民?脊抛C據(jù)顯示,中國與中亞的文化交流,最早可追溯至青銅時代早期。關于中亞的歷史記載,中國的史料非常豐富,研究中亞歷史特別是中亞古代史,離開漢文史料難以深入。中亞許多民族遷徙融合頻繁,當下多個跨國民族毗鄰而居,多元文化和諧共處。
文明因故步自封而喪失生機,因交流互鑒而充滿活力。中國漢代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絲綢之路,不僅促進中國與中亞地區(qū)的經(jīng)貿合作與政治往來,更以中亞為橋梁溝通東西方文明。絲路古道逶迤萬里、穿越千年,商賈往來、貫通東西,中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通過中亞傳到歐洲,歐洲、西亞和中亞的很多產品、藝術也傳入中國。由此,古代中國與中亞地區(qū)迎來物質文明、民族融合、人文藝術、思想信仰等領域的文化共興。這種源遠流長的情誼已經(jīng)融入六國人民的血脈,成為今天中國與中亞國家世代友好的基礎。
人文合作經(jīng)歷“黃金三十年”的快速發(fā)展
31年前,中國率先同中亞國家建交,開啟雙方友好交往與合作的新紀元。中國同中亞五國堅持相互尊重、睦鄰友好、同舟共濟、互利共贏,走出一條睦鄰友好、合作共贏的新路。特別是最近10年來,中亞五國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各國之間政策溝通、設施聯(lián)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顯著加強。中國同中亞傳承千年的絲路情誼在新形勢下更加牢固,人文合作機制不斷健全,地方、高校、智庫、媒體、文藝團體等各界密切交流,科技、醫(yī)療、旅游等合作方興未艾。截至2022年,中國—中亞友好省州市達到62對,未來5到10年有望增至100對。
中國與中亞考古人員精誠合作、連創(chuàng)佳績。在烏茲別克斯坦的希瓦古城、薩扎干遺址、明鐵佩古城遺址,哈薩克斯坦的伊賽克拉特古城拉哈特遺址,吉爾吉斯斯坦紅河古城西側佛寺遺址,雙方專家為全球視野下深入研究中國與中亞地區(qū)的文化交往史提供了更加豐富的實物佐證,攜手續(xù)寫絲路文明交流互鑒新篇章。2014年6月,由中、哈、吉三國共同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wǎng)”入選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這一路網(wǎng)線路跨度近5000公里、總長達8700多公里,沿線包括33處各類遺跡,成為世界首個被列入名錄的絲路遺產,也是中國第一個跨國聯(lián)合申遺項目。
“中國熱”“漢語熱”在中亞各國不斷升溫。自2004年以來,中國在中亞陸續(xù)開設13所孔子學院,下設24個孔子課堂,目前在院學員數(shù)量超過1.8萬人。在中亞,有中國在海外開設的首批孔子學院之一的塔什干孔子學院,全球第一所頒發(fā)本科文憑的奧什國立大學孔子學院。中國民眾對中亞的關注度也不斷攀升,多所中國高校開設中亞各國國語課程,成立中亞區(qū)域和國別研究中心。
中國已成為中亞國家留學生求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2010年至2018年,中亞來華留學生人數(shù)從11930人增長到29885人,年均增長率12.33%。雖然近年受疫情影響,中亞五國在華留學生數(shù)量略有下降,但隨著疫情陰霾散去,這一數(shù)量正在快速恢復,有望迎來新高峰。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國與中亞國家和衷共濟、共克時艱。2020年初中國暴發(fā)疫情,中亞各國第一時間積極支持中國抗疫工作。此后疫情席卷中亞,中國也在第一時間向中亞各國援助大量抗疫物資、派出聯(lián)合工作組,提供疫苗援助超5000萬劑。
全球文明倡議推動中國與中亞國家文明交流互鑒
今年3月15日,中國提出以“共同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共同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共同倡導重視文明傳承和創(chuàng)新”“共同倡導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為核心內容的全球文明倡議。這一倡議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文明交流互鑒中尋求智慧、凝聚力量,推動破解人類共同面臨的各種挑戰(zhàn)。中國和中亞國家面對變亂交織的國際局勢,有責任促進文化文明間的相互尊重與包容,消除隔閡偏見,在世界人民心中播撒和平的種子,推動開創(chuàng)世界各國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的多元互動大格局。
中國與中亞國家將以此次峰會為契機,從六國人民共同福祉出發(fā),不斷提升人文合作的深度和廣度。進一步拓展教育、科學、文化、媒體、智庫、體育、保護紀念設施等領域的聯(lián)合項目,深化在音樂、戲劇、電影、廣播電視和圖書館等領域合作,促進雙方青年溝通對話,讓六國人民像走親戚一樣你來我往,讓世代友好理念永續(xù)傳承。
心合意同,謀無不成;仡櫷,中華民族與中亞各民族曾攜手創(chuàng)造古絲綢之路的盛世繁華,經(jīng)歷了由物質文明進步到精神相依、民心相通的文化共興歷程。展望未來,中國與中亞國家必將共同書寫“一帶一路”建設的歷史新篇,進一步夯實人文合作基礎,推動文化和合共生,最終建成文化共興的命運共同體。
(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中俄戰(zhàn)略協(xié)作高端合作智庫副秘書長、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歐亞社會發(fā)展研究所研究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