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一詞在中文是有特殊含義的,算得上“人物”的在筆者看來肯定得是歷史留名的人。由于個人興趣原因我更喜歡那些以史料說話的文字,尤其是對歷史人物的記錄和刻畫,因為我?guī)缀跗珗?zhí)的認為深受自己民族文化影響的人物,在性格上是具有民族代表性的。所以在中法建交五十周年之際,我選擇分享自己所偏愛的法國“人物”,以此文紀念中法人民的友誼。
一 強權(quán)和自由
對于拿破侖·波拿巴,歐洲人從來不掩飾他們的敬意,而法國人更是不會吝嗇溢美之詞。他帶領(lǐng)法國人民在動蕩、變幻莫測的年代擊退歐洲反法盟軍的一次次進攻,不斷擴充法蘭西的領(lǐng)土,以不可阻擋的氣勢橫掃歐洲,以一連串的軍事勝利和政治才略書寫了一個又一個傳奇。在這種情況下,砍掉了路易十六頭顱的法國民眾竟然興高采烈地迎回了另一位君王,喊出過自由、平等口號的法國民眾以同樣的熱情對著拿破侖高呼“皇帝萬歲”,這一切看起來似乎不可理解?
其實這一切也不難解釋,在那個時代下的歐洲,深受法國抑或歐洲大革命思潮培育的拿破侖的一個小舉動和他的《民法典》就可以讓這一切變得可以理解。1804年正當年邁的教皇顫巍巍地捧起皇冠準備給拿破侖加冕時,他卻突然從教皇手中奪過了皇冠,自己戴到了頭上。他相信自己的力量,并用自己的力量打破了籠罩整個歐洲的“君權(quán)神授”那套彌天大謊,這一細節(jié)被解讀為讓法國人真正從思想根源上追求自由的象征。拿破侖的另一項偉大政績是《民法典》的制定和頒布,歐洲整個法律體系的重要原則,在這部法律第一次真正體現(xiàn)出來:不可侵犯私有財產(chǎn)、契約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對于整個歐洲來說,強權(quán)主義者拿破侖,征服了他們,卻給他們送來了思想上的自由和法律上的平等!
自由,作為一個民主政治生活中的個人權(quán)利和義務的觀念,是法國所珍視的;平等,是法律上的價值對等觀念,是理性的法律公平地應用于所有的人。這是拿破侖汲取法國大革命思潮養(yǎng)分后,為法國民族精神留下的最寶貴財富,更是法國幾經(jīng)起伏,卻能夠傲然屹立在強國之列的根本基礎。
二 不屈的延續(xù)
既然是紀念中法建交,就不得不提到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法國偉大人物,夏爾·戴高樂,被譽為法蘭西“不屈的斗士”,這個稱號準確概括了戴高樂為自由法國而努力奮斗的一生。尼克松《領(lǐng)袖們》一書中寫到夏爾·戴高樂將軍時,問道“究竟是什么使戴高樂能夠如此深地把他刻在法國人的意識之中?為什么他的形象能夠如此高大地矗立在20世紀,遠遠高于許多比法國更為強大的國家的領(lǐng)導人?”,尼克松認為,“他參加了演出,扮演了他親手創(chuàng)造的角色,這個角色在某個方面來說,是只適應一個演員的,不僅如此,他對他自己進行了塑造,以便去扮演這個角色。他創(chuàng)造了戴高樂這個出頭露面的角色,去扮演這個法國的化身的角色”。
從第一共和國到第五共和國,一個國家歷史上曲折到出現(xiàn)五個共和國,這在全世界是絕無僅有的。從1958年9月戴高樂接任法蘭西第四共和國總理到1959年當選法蘭西第五共和國首任總統(tǒng),他帶領(lǐng)法國去實踐自由、平等理念的艱難和國家命運的曲折,讓他身上體現(xiàn)出的“不屈”更適用于整個法蘭西民族。然而,也正是這樣一個不屈的“人物”戴高樂,帶領(lǐng)著不屈的法國向世界發(fā)出了自己的聲音:與宿敵德國和解,共同擔綱起歐洲的責任;從法屬殖民地撤軍,實現(xiàn)內(nèi)外一致的民主;與新中國建交,打破東西方的壁壘與隔閡;堅持獨立外交政策,成為制衡世界的力量!
在整個法國的歷史中,“戴高樂將軍”神秘而威嚴,他是法蘭西的解釋者、保護人、延續(xù)者。在某種意義上,他就是法蘭西,他在戰(zhàn)亂中延續(xù)法蘭西的薪火,終其一身向全世界刻畫了法蘭西民族精神中的“不屈”。
三 浪漫的種子
法國文化是整個歐洲人文史上不可或缺的部分,要去解讀法國文化,那就必須得提到這些為世界文化留下濃重一筆的法國作家、藝術(shù)家們。在眾多偉大的人物中,我更多偏愛維克多·雨果,喜歡他并不是因為他在《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中為中國人民說過的那幾句同情話語,而是對他終其一生的人生追求的認同。我對他的解讀,還得從國人對法國印象的主要標簽“浪漫”說起,如果說現(xiàn)代法國的浪漫是骨子里一種生活態(tài)度和情調(diào),那么雨果的浪漫主義就是悲苦生活中的那一絲寄托和期許,這就猶如萬花叢中那朵嬌艷的玫瑰和出淤泥而不染那株青蓮相比,一個是百年過后的思潮解放,另一個卻是百年前那一顆思想的種子。
人說讀作品猶如在與作者進行心靈的溝通,讀了《巴黎圣母院》我才真正明白這浪漫主義和現(xiàn)在我們所知的浪漫法國是兩個概念,但如果沒有這浪漫主義,也就沒有今日法國人血液里流淌著的浪漫氣息。雨果的一生如同他所處的那個年代的法國,并不浪漫,動蕩不安、顛沛流離才是主旋律,但這并不妨礙他用他的思想,為法國人民埋下一顆浪漫的種子,因為他愛的不是任何一個階級,任何一位統(tǒng)治者,他愛的是法國這個國家,法蘭西這個民族。
百年來法國政體多變,而在法國先賢祠中的這些偉人卻恒久地受到法國人的敬仰,維克多·雨果當在此列。
四 紳士的足球
足球的魅力就在于,它可以在短時間內(nèi)把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淋漓盡致地展示出來,并且讓欣賞它的人敞開心扉不帶任何偏見和立場去感受到這些不同的文化。毫無疑問,法蘭西足球大師齊內(nèi)丁·亞茲德·齊達內(nèi)做到了這點。毫不夸張的說,中國人因為齊達內(nèi)而聽到法國國歌、看到法國國旗的次數(shù)遠遠多于法國政要。然而這還不是關(guān)鍵,讓我被齊達內(nèi)所折服不僅是因為他出神入化的球技,還有法國紳士典范般的人格魅力。
齊達內(nèi)的職業(yè)生涯一共只待了4個俱樂部,但是每一個俱樂部對他來說他忠誠的對象,就如他自己所說的“維護一種顏色,不需要以弄臟另一種顏色為代價”,這個優(yōu)雅而低調(diào)的男人在他的職業(yè)生涯中獲得所有隊友和對手認同和贊美,這在現(xiàn)代足球史上是為數(shù)不多的。在其長達18年的職業(yè)球員生涯里,為當代球迷確立了一個真正優(yōu)秀球員的標準,形成了以果敢和拼搏為主題的“齊達內(nèi)精神”。最典型的例子就是05年當法國國家隊需要他的時候,他的義無反顧。時已33歲的齊達內(nèi),憑借他的影響力和仍然出類拔萃技戰(zhàn)術(shù)能力,帶領(lǐng)著那支老而彌堅的法國隊一路殺進決賽。他向世界展示了職業(yè)運動員應有的拼搏精神,同時面對榮譽,齊達內(nèi)選擇了激流勇退,在2006年的世界杯決賽上他告別他摯愛的法國隊,他坦蕩的胸懷、榮辱不驚的態(tài)度,向全世界展示了一個法國職業(yè)運動員的風采。
這個足球場上的優(yōu)雅男人,用他獨特的方式演繹著屬于法蘭西的果敢與拼搏,而他本身卻也成為法國民族文化被外界了解的窗口,成為了傳播法蘭西文化的橋梁。
眾多的法國的偉大人物可以說是法蘭西文明的縮影,也是法蘭西精神的代表。解讀人物過程本身是不需要去強迫誰去認同誰的,需要的僅僅是了解后的欣賞。如果兩個民族抑或國家之間交往,沒有原則的親近和沒有民族基礎的好感會在利益沖突中顯得不堪一擊,堅固而長久的交往所需要的認同就只能是來自于了解后的尊重。